島內物價上升趨勢,臺灣民眾很有感。臺灣《聯合報》資料照
去年年終歲末,蔡英文于12月31日臺灣安全高層會議后的新聞稿內,關于第七點的工作要求,明示:“持續(xù)穩(wěn)定整體物價,特別關注日常所需民生品價格。”
誠然,不僅在俄烏戰(zhàn)爭爆發(fā)之際,國際原物料價格的順勢攀升,難以避免;究其實,推升全球通膨的主因,正是西方國家連年的財政擴張與赤字預算,以及放任金融市場的熱絡狂飆,終而到了必須以連番調升的基準利率、搭配產業(yè)投資補貼的拙劣方式,來打擊通膨預期心理和引導實質長期投資的落腳、形成。
會議提出的物價調控解方,明示了臺當局將補貼油、電價格,并持續(xù)減征大宗物資稅賦,至少延長至2023年的3月;其次,從源頭控制能源及各項大宗原物料價格,并將嚴查囤積、哄抬,以緩和全球通膨可能會對臺灣物價水平所造成的外來沖擊。
尤其民生商品價格,將密切掌握雞蛋的產銷和預擬調節(jié)措施,如:確保種雞的來源無虞、優(yōu)先供應民生使用,并協調產地以加強調度。言猶在耳,不僅蛋價再漲5%,似乎成了定局;由臺當局“主計總處”所公布的臺灣地區(qū)消費物價指數(CPI),元月份即增長3.04%;連續(xù)18個月超過2%的通膨警戒線,創(chuàng)下近半年來的新高!
令人不解的是,臺當局提供了大量的農業(yè)補貼,卻始終無法穩(wěn)定蛋價;甚至讓去年上半年的蛋價高過美國、日本。將近一年過去成效不彰,卻依舊無解的是,在養(yǎng)蛋雞跟雞蛋供應的南、北調度。蔡英文當局的渠道追蹤與計劃執(zhí)行力,不免要令人擔憂。
面對島內外物價上升趨勢,臺灣有望再找到延緩價格調漲的操作空間嗎?
首先,就4月1日起北北基出租車起跳價調漲15元(新臺幣,下同),交通延滯的計時單位則減為60秒5元;相當于在市區(qū)內用車,就要上漲30元以上。不過,北北基桃的月票補貼計劃已經推動,再加上各式叫車服務有做價格競爭,改善運具選擇的影響,可以拭目以待。而像是臺酒公司,雖然要調漲酒品價錢;但純釀米酒、紅標等民生需用品項,則不列入檢討清單,都在社會承受的容許范圍內。
其次,至于目前油、電、鐵路運輸仍然維持低價的狀況,這三家公營企業(yè)的掛帳損失,再做填補挪移的手段并不多;尤其面臨到零碳排的消費、生產,以工業(yè)用電的調漲來促成制造業(yè)做提升,以價格帶動碳排放的改善,非常有必要。
再者,餐飲業(yè)龍頭鼎泰豐、麥當勞等業(yè)者,以及咖啡廳、面包店更漲聲四起,外食族面臨新一波漲勢攻防。在精打細算之余,自力救濟與召集連手炊事班,要勇于嘗試、熱情參與的。如此,還能減少外食、送餐等的過度包裝,一起為垃圾減量與守護環(huán)境,再加上投資健康,都是利人、利己的行為。
最后,新任臺當局行政機構副負責人鄭文燦,身兼消保業(yè)務的召集人,更應慎重看待眼前萬物飛漲的趨勢下,如何在調漲時序與輕重緩急上,責成消保單位與“公平交易委員會”,都能負起對在各機關部門之間的協調責任;并要鼓勵身處第一線的同仁,能有提出擘劃和細部主張的參贊權限。(臺大副教授盧信昌來源:臺灣《聯合報》)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m.skhuanba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