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 在國際殘疾人日前夕,一場特殊的“無聲”發(fā)布會今天在深圳一家面包店舉辦。所有參與者一入場都被安排戴上了耳塞,在不使用語言的情況下,完成一次點單購買的任務。這是深圳第一家無聲面包店,店里的服務員都是聽障人士。主辦方希望讓每一個參會者都可以親身感受聽障人群日常的生活狀態(tài)。在此次發(fā)布會上,一項面向聽障人群的公益項目——“聲聲有息”公益計劃正式推出。
該計劃由中國聽力醫(yī)學發(fā)展基金會(以下簡稱“聽基會”)與vivo聯合發(fā)起,雙方希望通過無障礙功能研發(fā)與升級、無障礙設備公益捐贈、聯合調研、公益幫扶等方式,改善聽障人士的溝通現狀和生活品質,營造更友好的信息無障礙社會環(huán)境。
置身無聲世界,深陷社交困境
據全國第二次殘疾人抽樣調查,我國聽力障礙人數已近3000萬,是中國數量最大的殘障群體,然而聽障相關的基礎配套設施和專業(yè)服務人員落后于群體需求。據統(tǒng)計,我國聽障專業(yè)服務人士只有約1萬名,聽障人群不能及時自主獲取非言語的信號,如鬧鐘、門鈴、預警、汽車鳴笛、電話鈴聲等,現代城市在無聲的世界里成了危險四伏的鋼鐵叢林;由于無法在互聯網獲取視頻和音頻信息,導致他們難以與社交熱點或時事同步,與健聽人產生信息“時差”。
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他們不能對親人、伴侶開口表達愛意,甚至連嬰兒的哭啼都難以及時發(fā)現。正如美國著名作家海倫?凱勒所說:“視障隔絕了人與物,聽障隔絕了人與人?!痹谶@個用信息連接一切的社會,他們仿佛被困于“現代孤島”,被高速發(fā)展的環(huán)境遠遠甩在身后。
“作為國內唯一專門針對聽力醫(yī)學發(fā)展和聽障人群救助開展工作的全國性基金會,聽基會自成立以已資助和救助聽障者10萬余人,”聽基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公澤忠表示:“聽力殘障人群中,大多數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交流困難,聽力殘障越嚴重,與人相處及社會參與的困難也越大。此次攜手vivo啟動‘聲聲有息’公益計劃,希望能幫助更多聽障人士能夠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在無聲世界里也能和外界實現通暢的交流。”
作為“聲聲有息”公益計劃的一部分,聽基會與vivo聯合《南方周末》針對聽障人士拍攝了一部紀錄片——《無聲的愛》,今天也進行首次放映。紀錄片通過一對聽障夫婦蕓子和徐超(化名)的視角,精準地刻畫了聽障人群家庭生活與育兒現狀,引發(fā)了現場來賓的關注和共鳴。
打破信息孤島,助力無礙溝通
手機作為現代公民獲取信息和資訊的重要工具,承載著即時通訊、日常社交的功能。但對于聽障人群來說,不能及時獲取手機上的音頻與視頻信息,反而加劇了他們與數字世界的鴻溝,而科技的溫度,在以進步之力讓每個人獲得接受平等信息的權利。
vivo副總裁、全球AI研究院院長周圍在會上表示:“我們每個人都在用身體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系統(tǒng)來感受這個世界。而我們每天隨身攜帶的智能設備,可以成為我們第二個感官中心,通過AI視覺和AI語音等技術手段,幫助我們在快速發(fā)展的現代社會武裝自己,讓我們更好地聽見,更好地看見,獲取更多的交互方式?!?/p>
發(fā)布會現場,vivo首次公布了OriginsOS無障礙功能開發(fā)的最新進展,上線了聲音識別-嬰兒哭聲監(jiān)測、無障礙通話、vivo聽說等功能,可以實時監(jiān)測嬰孩啼哭,并通過穿戴設備的非聲音信號等方式及時發(fā)出預警提醒聽障父母;以及能夠精準轉譯聲音和文字,幫助聽障人群在線上線下實現實時雙向交流。
科技照亮心房,溫暖無聲世界
周圍在現場還展望了未來與聽基會的進一步合作:“vivo將攜手聽基會共同開展相關研究,挖掘聽障需求,并將其轉化為科技創(chuàng)新的動力,讓信息無障礙技術不斷迭代更新。我們會和聽基會一起,通過信息無障礙設備公益捐贈等形式,向重點需求的聽障人群捐贈搭載無障礙功能的vivo手機與手表,幫助聽障人群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彼M@些智能設備能成為聽障人群的“耳朵”,幫助他們聆聽世界,與世界同頻共振。
過去一年里,vivo不僅深入了解聽障人群的需求,開發(fā)了這些有意義的產品,還參與建設適老化標準,完成移動終端適老化改造并取得了行業(yè)認可。未來,vivo還將繼續(xù)踐行企業(yè)社會責任,在AI影像和AI語音兩個方向發(fā)力,以科技創(chuàng)新幫助更多類型的障礙群體融入互聯網生活。
公澤忠認為,“這樣一場‘無聲’發(fā)布會,是一個十分創(chuàng)新的社會倡導,讓更多普通人可以感同身受地體驗到聽障人群的現實境遇,從而發(fā)現日常中可能被忽視的龐大群體的需求。”他呼吁,希望未來有更多科技企業(yè)有科技助力信息無障礙事業(yè)的發(fā)展,滿足聽障人群的精準需求,全社會可以關注聽障人群的現狀,共同去倡導提升社會包容度,用一種開放的心態(tài)去接納聽障人群,去理解他們、接納他們,營造更友好的社會環(huán)境。
來源:中新網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m.skhuanba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