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11月17日電 題:香港海派旗袍師傅封有才:一“旗”一會 妙手生花
中新社記者 韓星童
師傅封有才背著一只舊帆布袋,幾乎和為專訪而來的中新社記者同時抵達店鋪。他笑吟吟地從包里掏出一塊紅藍相間的布料,這是他早先在市場尋覓的收獲,為制作一件客戶指定樣式的改良旗袍。
海派旗袍師傅封有才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中新社記者 韓星童 攝
這爿店鋪極狹窄、緊湊,堆滿了各式布料、成品旗袍,剩余的空間僅夠容納一張工作臺、一個老式縫紉機,以及封有才和他的搭檔“模特女郎”?!八辈弊由蠏熘こ撸砩夏羌Z黃帶著些水墨風(fēng)格的旗袍,是封有才的得意近作,不久前剛登上洛杉磯時裝周的T臺。借由封有才手機里保存的圖片,我們得以一窺傳統(tǒng)旗袍走上時代潮流尖端的風(fēng)光,散發(fā)出以柔克剛的端莊優(yōu)雅。
旗袍分為京派及海派,京派旗袍剪裁平面,連袖寬大,而封有才擅長的海派旗袍則剪裁立體,凸顯腰線,手工繁復(fù)講究,針黹、剪栽、熨拔,每一步都顯示著裁縫的功力,容不得一絲馬虎,“一件旗袍制作出來不可以起皺,衣襟要稱身,領(lǐng)口也要對稱?!?/p>
“我演示一下?”見記者期待地點頭,封有才在那臺老式縫紉機前坐下,擰亮桌面臺燈,機器軋軋的聲響縈繞耳畔,清脆、溫婉。老式縫紉機有節(jié)奏地運作也將封師傅帶回童年夏夜那熟悉的畫面:窗外有茂密梧桐,枝葉間有風(fēng),靄靄地搖漾,枕著這樣的吱軋聲,安然睡去。
封有才所擁有、懷念的如此夏夜,遠在上海,那是他的家鄉(xiāng)。出生旗袍世家、三代皆為裁縫的封有才,12歲那年跟著家人移居香港謀生,進入大坑的裁縫店當(dāng)學(xué)徒,并繼承了家族海派旗袍制作技術(shù)。算起來,時至今日已累積超過60年旗袍制作經(jīng)驗。
“我們那時候年紀太小了,什么都不懂,工作都是聽大人安排的?!痹谏倌赉露胁欢螢樘焐鸁釔鄣哪昙o被動選擇了人生的道路,從此再未轉(zhuǎn)向,封有才始終奉行的是“專一行精一行”一代傳統(tǒng)手藝人共通的精神。不過這些年年紀大了,不時愛回顧往事,也后知后覺地意識到或許確實有基因影響一說?!拔倚r候走在路上,不由自主就會留意到穿旗袍的人,不同的顏色、長短、款式?!辈徽撌腔ㄇ蔚目钍?,還是樸實的剪裁,旗袍總是能展現(xiàn)出傳統(tǒng)中國女性含蓄卻又嬌艷之美。
海派旗袍師傅封有才正在老式縫紉機前忙碌。中新社記者 韓星童 攝
封有才來港的20世紀50年代,大批上海裁縫在港開裁縫鋪,貨如輪轉(zhuǎn),稱得上是真正的黃金時代。裁縫業(yè)最興旺的時候,他一日內(nèi)可以制作兩至三件旗袍。
時裝的出現(xiàn)、流行及普遍,現(xiàn)代化、機械化的制衣業(yè)發(fā)展,壓縮著旗袍裁縫生存空間,“我們這一代的裁縫在香港應(yīng)該只剩下不多于5位。”
在行業(yè)不敵時代洪流的夕陽余暉里,封有才的生活也逐漸慢了下來,他并未在所謂后繼無人的窘境里慌張或故步自封,相反頗有興致地跟年輕設(shè)計師走在一起研究改良旗袍,也開設(shè)課程傾囊相授,不遺余力地推廣這項傳統(tǒng)手藝。閑時他樂于設(shè)計款式制作幾款旗袍,有更多時間靜心感受旗袍之美。
值得一提的是,前段日子女兒出嫁,他親手縫制了兩套旗袍,一件紅色、一件粉色,細致地以繡花點綴,遠遠望去宛若桃花盛放,叫人移不開眼。問他為女兒做嫁衣的感受,“也沒什么,跟客戶一樣,馬虎不得咯?!笨诶镫m說沒什么特別,嘴角的笑意卻泄漏了滿滿的自豪和感動。(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jīng)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m.skhuanba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