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高校教師要爭做“大先生”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大陸新聞 > 社會綜合      2023-03-21 17:05:18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高校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承載著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偉業(yè)賦予高校的戰(zhàn)略使命和歷史重任。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前進的道路上,一代代人民教師為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夜以繼日、不懈奮斗。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考察調研中看望慰問教師,多次給教師群體回信并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16年12月,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教師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今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再次強調,老師應該“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大先生,成為被社會尊重的楷模,成為世人效法的榜樣”。三尺講臺系國運,牽涉到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國之大計,牽涉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后繼有人夯基筑本的國家命運,國家繁榮、民族振興、教育發(fā)展,迫切需要我們培養(yǎng)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yè)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yè)化高校教師隊伍,需要涌現一大批“好老師”“大先生”。廣大高校教師理應勇擔時代責任,努力爭做“大先生”。

高校教師要爭做“大先生”,必須要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正確理想信念是教書育人、播種未來的指路明燈。不能想象一個沒有正確理想信念的人能夠成為好老師?!崩硐胄拍钍橇Ⅻh立國之基,也是高校教師安身立命之本。立德樹人、鑄魂育人是高校教師的崇高使命。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要把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正是因為中國大學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了高校教師必須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具備過硬的政治素質,守住守牢政治關,時刻緊繃旗幟鮮明講政治這根弦,牢牢把握意識形態(tài)主導權和話語權。2019年,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并針對思政課教師素養(yǎng)問題提出了“六點要求”,其中把“政治要強”作為高校教師的第一素養(yǎng)。還針對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提出了“八個相統一”的要求,并把“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放在首位。這就要求高校教師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尤其要深入學習領會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對馬克思主義真學、真懂、真信、真用,深刻把握“兩個確立”,自覺踐行“兩個維護”,用“四個意識”導航,用“四個自 信”強基,不斷增進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和情感認同,自覺抵制各種錯誤思潮的沖擊,在大是大非面前守住政治關,始終保持政治清醒和政治自覺,堅定理想信念。方向問題至關重要,只有方向正確,高校教師才能更好擔負起立德樹人神圣使命,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確保中國共產黨長期執(zhí)政、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事業(yè)薪火相傳。

高校教師要爭做“大先生”,必須要不斷提升業(yè)務能力。打鐵還需自身硬,教師隊伍要專業(yè)化內涵式發(fā)展,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教學質量,業(yè)務能力提升是關鍵。高校教師只有不斷加強自身業(yè)務能力,才能培養(yǎng)出一代又一代對社會有用之才。2015年10月,國務院發(fā)布的《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中,“建設一流師資隊伍”被列在“雙一流”五項建設任務的首位。當前,正是推動我國從高等教育大國向高等教育強國轉變提升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高校教師群體的業(yè)務能力特別是科研水平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這不僅對提高國家整體科研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對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深遠影響。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需要一大批各方面各領域的優(yōu)秀人才,這對我們高校教師隊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隨著信息化不斷發(fā)展,知識獲取方式和傳授方式、教和學關系都發(fā)生了革命性變化,這也對教師隊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眾所周知,扎實而完備的專業(yè)基礎知識、淵博而深厚的人文知識以及系統全面的教育教學知識是當代高校教師能夠勝任其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在知識大爆炸和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高校教師要想獲得新知識、新理論、新觀念,并在教學活動中真正觸動和感染學生的心靈,就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提高。在具體做法上:一方面,高校教師要始終堅持本科教學基礎地位和人才培養(yǎng)中心地位,堅持科研與教學緊密結合,以科研反哺教學,以教學促進科研;另一方面,高校教師要積極參與有影響力的國際科研項目、發(fā)表高水平國際學術論文,以此催生有世界聲譽的學術成果,貢獻和分享中國智慧;此外,高校教師還要積極適應經濟社會發(fā)展重大需求,開展國家急需的戰(zhàn)略性問題研究、科學技術尖端領域的前瞻性問題研究和涉及國計民生的重大公益性問題研究,以高水平科學研究支撐高質量高等教育。

高校教師要爭做“大先生”,必須要常態(tài)化長效化提升師德師風建設水平。2022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把“堅持師德師風第一標準”作為七項重點工作之一,足見其意義之重大,任務之艱巨。“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品德的示范性與作風的傳感性,是任何職業(yè)都無法比擬的。師德師風的好壞,不僅僅影響學風、校風、教風,甚至影響世風。一方面,黨的十八大以來,有關部門對師德師風建設做出了一系列規(guī)定和要求,明確提出了做“好老師”、成為“大先生”的師德師風建設標準、重要意義和基本要求。因此,高校教師應當主動進行師德學習,重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論述,學習教育部等有關部委發(fā)布的高校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等系列文件,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師德師風教育培訓,聽取榜樣人物的道德知識和智慧傳授,參觀考察道德教育展覽等。另一方面,“師道尊嚴、尊師重教”也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中的師道精神明確規(guī)定了教師的“為師之道”,確定了教師職業(yè)的社會地位和示范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教育是“仁而愛人”的事業(yè),要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并指出“要引導教師把教書育人和自我修養(yǎng)結合起來,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因此,高校教師要自覺把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中的師道思想作為新時代師德養(yǎng)成的源頭活水,結合新時代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和人格境界,正人先正己,掌握塑造時代新人的方法與智慧。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國家和社會對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高校教師要從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全局的高度,不斷提升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zhí)行力,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認真學習體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校教師的重要論述,把握其精神實質,并想方設法做到真學真懂真實踐,在教學實踐中力行之、探索之,爭當“好老師”“大先生”,不辜負時代的光榮使命和社會各界的殷切期盼,切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肩負起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光榮使命。(江西財經大學現代經濟管理學院  王金海)

來源:號外網


責任編輯:侯哲
熱門評論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m.skhuanba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