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島內(nèi)為“冠狀病毒之父”的臺“中研院院士”賴明詔因身歷檢疫隔離深有感觸,而建議臺灣應思考何時及如何解封,他認為不能再追求零確診,須考慮與病毒共存。當天臺行政機構(gòu)副負責人蘇貞昌主持擴大防疫會議,立即指示臺“指揮中心”松綁相關(guān)指引,包括降低二級警戒。但稍后陳時中卻提出截然相左的看法,稱需俟兩劑疫苗覆蓋率提高到七、八成,再決定能否松綁。 賴明詔的建議,方向是正確的。全球去年起因疫情實施各種防疫管制措施,迄今將屆兩年。此刻,當其他國家及地區(qū)都在逐步解封,設法讓民眾回歸正常生活;臺灣卻因除不盡的星火疫情始終維持嚴峻管制,民眾付出不自由與生計困頓為代價,卻看不到煎熬的盡頭。人們不能自由出入境或四處旅行倒在其次,最難過的是,臺當局的防疫仍停留在去年的步調(diào)和思維,疫苗購買及施打策略嚴重滯后,處于仰賴施舍捐贈的被動地位。當臺灣的“防疫韌性”被列為全球倒數(shù),蔡當局還不知道要改弦易轍,未免太愚頑魯鈍了。 從蔡當局官員南轅北轍的矛盾響應,即可知,整個團隊根本不知道要如何應付這個局面。蘇貞昌主張松綁防疫管制及降低二級警戒,顯示他清楚民眾對此怨懟已深,若繼續(xù)縮緊恐引發(fā)反彈。至于陳時中所言“兩劑覆蓋率要達七八成”才能解封,若非推諉,則根本是風涼話。臺灣目前仍有過半人口打不到第一劑,試問,以臺“疫情指揮中心”目前掌握的疫苗數(shù)量,臺灣地區(qū)要何年何月才能達到那個覆蓋率?但在此之前,臺“疫情指揮中心”沒有辦法在防疫策略上作任何調(diào)整,讓防疫管制更符合人性并兼顧經(jīng)濟活動嗎? 蘇貞昌與陳時中的矛盾立場,恰恰暴露了蔡當局“知”與“行”的落差。用白話說,蘇貞昌知道防疫措施到了該松綁的時候,但陳時中無法承諾這點;原因是臺當局的疫苗部署徹底失敗,一則敗在對高端的不正常押寶,二則敗在對BNT的刁難與拖延,三則敗在對疫苗重要性和需求的錯誤估計。說穿了,就是整個蔡當局不曾積極思考臺灣防疫政策的出路與得失,只是在政治上一味賣弄,遇到問題便得過且過,以致全臺民眾都被拖進了渾水。 從一件小事,即可看出蔡當局在防疫部署上如何嚴重失衡,且心態(tài)偏頗。臺行政機構(gòu)最近宣布,要將八千四百億(新臺幣,下同)防疫紓困特別預算中僅剩的一千六百億元全數(shù)提空,其中一千兩百億用于五倍券,近七十億用于動滋券、“國旅券”、藝FUN券、農(nóng)游券,其余則用于農(nóng)漁、急難救助等補貼。廿個月來,蔡當局四度追加防疫紓困特別預算,迄今揮霍了八千四百億元而毫不手軟。最諷刺的是,在八千四百億預算中,用于購買疫苗的預算僅三四○億元,占比4%;更夸張的是,連第一波訂購的疫苗至今都有六成尚未抵達。 花大把預算去紓困,又發(fā)放三倍券、五倍券、動滋券等不同名目的煙火去搞振興;但對于防疫“基本功”的疫苗,卻只肯花四趴的力氣去應付。這像是一個理路清晰的執(zhí)政當局嗎?五倍券吹噓得再用力,紓困的銀子撒得再多,對于防疫工作卻不疾不徐地拖著,臺灣要何年何月才能達到“兩劑覆蓋率七成”的境地? 賴明詔問得好,臺灣到了要思考如何與病毒共存的時候了,不能只有隔離與管制一招。至于具體要如何松綁,恐怕不是蘇貞昌或陳時中的思維所能解答,請廣邀專家與民間人士一起激蕩智慧吧! 來源:聯(lián)合報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jīng)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m.skhuanba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