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菠蘿在大陸超市上架照。(圖/翻攝自臉書社團,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資料照)
臺灣地區(qū)已經歷三次政黨輪替,每次遇到對大陸戒心敵意較強的人上臺,往往推出“南向政策”,明里暗里的希望企業(yè)棄大陸轉東南亞,用以增加臺灣向大陸對抗的籌碼。
坦白說,分散風險絕對是好事,“雞蛋不能放同一個籃子里”著實是至理名言,但成立的前提是“人家的籃子肯讓你放”,且“籃子夠堅固,撐得起企業(yè)生存獲利”。以最近發(fā)生的一次大陸暫停臺灣菠蘿進口事件來看,蔡當局“新南向政策”完全是“中看不中用”。
這次菠蘿暫停進口事件,藍營對民進黨當局大量抨擊,嘲諷新南向政策無用,民進黨中央也發(fā)新聞稿反擊。但細看新聞稿內容,會發(fā)現(xiàn)“文不對題”,藍營嘲諷的是新南向政策,民進黨舉出來強調水果出口有成長的國家及地區(qū),卻都不是新南向。原因很簡單,依據前新北市長朱立倫統(tǒng)計,去年2020年,臺灣菠蘿大陸出口量是新南向國家及地區(qū)100倍,芒果大陸出口量也是新南向國家及地區(qū)100倍;釋迦大陸出口量為新南向國家及地區(qū)200倍,蓮霧更慘,大陸出口量是新南向國家及地區(qū)600倍。
也就是說,新南向政策在水果這塊的成績根本乏善可陳,比方蓮霧在新南向國家及地區(qū)出口僅8公噸,僅相當于4或5臺自小客車的重量。當然,我們不能僅以水果貿易來斷定新南向政策成敗,需要考慮更多產業(yè),以更全盤的方式分析。但非常遺憾的是,盡管高舉新南向大旗,蔡當局的成績卻比不特別強調發(fā)展東南亞市場的馬英九時期差上許多。
上圖,是把自2008年開始,新南向18地出口相較于臺灣地區(qū)總體出口的占比,畫成折線圖。眾所皆知,新南向政策肩負著重大任務:降低臺灣經濟對大陸依賴,也就是說對18地貿易成長速度應要異軍突起,占比越來越高才對。結果我們看到蔡當局上臺快5年,新南向占比從21.2%下降到17.7%,下降3.5%。諷刺的是馬英九時期“嘴上沒新南向,心中卻有新南向”,對18地貿易占比從18.7%上升到21.2%,上升2.5%,確確實實交出了分散對大陸依賴的成績。
民進黨當局不只“出口占比”成績不亮眼,出口金額成長同樣落在馬英九后面。依據臺灣財政部門統(tǒng)計,馬英九時期對新南向出口,從2008年的4785萬2522千美元成長到2016的5922萬8539千美元,平均一年成長2.7%。蔡當局則是從2016年的5922萬8539千美元,成長到2020年的6107萬3692千美元,年成長僅0.8%。從年均成長2.9%跌到0.8%。說句玩笑話,民進黨若真有心推動新南向,干脆請馬英九回來當臺灣地區(qū)領導人。
寫這么多,筆者并非是要歌頌馬英九英明神武,替臺灣創(chuàng)造多亮眼的經貿與外事成績。但前后兩任對比,同一個施政領域,馬英九硬是表現(xiàn)比后任好,且前任上任前并未高調把這個領域當成施政重點,也未特別花心力著墨,成績卻較后任出色。這個后任,也就是蔡英文,是不是應該好好檢討一下?
在這里送“低調”兩個字給蔡當局,有的時候困境也未必無法突破,只要將心比心,相信成事機率能大很多,共勉之。(作者汪葛雷為臺灣網絡媒體工作者)
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m.skhuanba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