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陳士良
新冠肺炎疫情經過一年時間的肆虐,全球累計確診病例已經超過一億人,并造成累計約220萬人的死亡。今年以來,各國各地區(qū)為了減少新冠肺炎疫情對本地民眾的傷害,正在積極部署接種新冠肺炎疫苗(以下簡稱“疫苗”)。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由于臺灣民進黨蔡英文當局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繼續(xù)堅持“逢中必反”的立場,既不愿意進口大陸的疫苗(包括在大陸生產或由大陸經銷的歐美國家疫苗),又無法獲得歐美國家直接生產的疫苗,甚至用各種理由“忽悠”老百姓,給臺灣民眾無論在心理上還是在生理上都造成巨大的傷害。
過于自信,期待臺灣與世界同步研發(fā)出疫苗,結果望“疫”興嘆。自新冠肺炎疫情在大陸暴發(fā)后,大陸就立即開始研發(fā)疫苗。因為疫苗質量的可靠性是人命關天的大事,絕非兒戲,所以大陸在研發(fā)和生產的過程中,始終把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放在第一位。2020年12月,國家藥監(jiān)局正式附條件批準中國國藥集團中國生物生產的新冠滅活疫苗上市申請,并于當月在大陸各地陸續(xù)開始對醫(yī)療衛(wèi)生、進口冷鏈物品、物流、口岸海關檢疫、國際和國內交通運輸等9類感染風險較高的人群(包括臺灣同胞)進行免費接種。截至1月20日,接種疫苗的累計人數已經超過1500萬人次,并已有40多個國家提出進口中國(大陸)疫苗的需求,印度尼西亞、土耳其、巴西、烏克蘭等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已經批準中國(大陸)疫苗的注冊上市或緊急使用。有關數據顯示,大陸疫苗的保護效力達到世界衛(wèi)生組織和國家藥監(jiān)局的相關指標要求。再看民進黨蔡英文當局一再忽悠民眾說疫苗已經超前部署,似乎早就胸有成竹,但實際上卻在疫苗的相關決策中皆出現失誤。先在疫情初期過于自信,期待臺灣與世界同步研發(fā)出疫苗,完全沒有對外采購的準備;當在2020年7月確定島內的疫苗研發(fā)時間延宕后,才開始想起要接洽島外廠商,但此時疫苗大廠的產能早就被一些歐美大國幾乎全包,臺灣當局很難優(yōu)先取得,結果只好望“疫”興嘆。
“逢中必反”,拒絕進口大陸疫苗,結果砍斷最佳的疫苗來源。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后,民進黨蔡英文當局始終堅持“逢中必反”的立場,從疫情初期禁止向大陸出口口罩,到反對“小明回家”,直至公開宣布“不要大陸疫苗”,造成廣大臺灣民眾至今只能夠看到其他國家和地區(qū)越來越多的人群開始接種疫苗,而島內卻等不到一劑疫苗,可謂“望疫苗眼欲穿”。對此,臺灣當局為了掩飾自己政策的失當和堅持“逢中必反”的“反中”立場,“疫情指揮中心”對于民眾提出的問題,如已經向哪一家廠商采購疫苗?什么時候可以取得疫苗?等等,始終含糊其辭,甚至以“保密協議”來搪塞民眾的質疑。其實據媒體報道,民進黨蔡英文當局確實曾經與輝瑞和德國等歐美的疫苗研發(fā)廠商談判過進口疫苗的事宜,但這些研發(fā)單位因為缺乏制造能力,所以研發(fā)的疫苗有相當部分都是在中國(大陸)生產,甚至由中國(大陸)經銷。這樣,因為這些疫苗都含有“中”字元素,民進黨蔡英文當局在“逢中必反”的立場堅持下,全然不顧島內民眾的健康,全部“放棄”了。更為惡劣的是,當有島內民眾醞釀組團來大陸接種疫苗時,臺灣當局的衛(wèi)生主管部門卻說,“打了可能沒用,不建議去打,反增重癥風險”云云。對于在大陸的臺商接種疫苗,島內某些政客及媒體肆意臆造所謂“半強迫”接種,甚至說不要當“小白鼠”。民進黨蔡英文當局這種“逢中必反”的頑固立場直接導致臺灣民眾至今沒有任何疫苗可以接種。
挾洋自重,交巨額“保護費”卻換不到疫苗,結果將危害島內民眾健康。截至目前,全世界能夠研發(fā)和生產并已經批準開始為民眾接種的疫苗,除了歐美極少數國家和中國(大陸)外幾乎沒有。其中美國拜登新政府上臺后,為了防止疫情的進一步擴散,已經加快在國民中接種疫苗的速度,最近又向生產的廠商預定了兩億劑疫苗;歐洲疫情也非常嚴重,疫苗同樣是供不應求。最近島內有人士提出,2020年在疫情初期臺灣當局不顧島內民眾要“計劃供應”并排隊購買口罩,還“勒緊褲帶”堅持每周向美國捐贈10萬只口罩,現在讓美國資助5萬劑疫苗,讓臺灣的醫(yī)護人員接種都不能夠嗎?我們交了那么巨額的“保護費”還換不來疫苗嗎?既然民進黨蔡英文當局說“臺美關系”緊密,為什么不能夠拜托對方協助臺灣先獲取一批疫苗呢?為此,國民黨前民意代表孫大千針對桃園市某醫(yī)院在院內感染新冠肺炎的事件質疑道,很多國家和地區(qū)的醫(yī)護人員已經開始接種疫苗,而臺灣的這些醫(yī)護人員在沒有接種疫苗的情況下還要在第一線與病毒搏斗,“到底是誰害了臺灣的醫(yī)護人員”?孫大千還表示,臺灣不需要一位駐聯合國代表的到訪,但卻急需一批疫苗,保護一線醫(yī)護人員??梢姡襁M黨蔡英文當局始終“逢中必反”和挾洋自重,不斷用臺灣納稅人的錢交出巨額“保護費”,但卻換不到一劑疫苗,結果必將危害島內廣大民眾的身體健康。(本文作者系上海市公共關系研究院院長)
來源:大公網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m.skhuanba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