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至12日,湖北省臺辦聯(lián)合荊門市臺辦,邀請來自臺灣的32名大學師生,開展了逐夢荊楚·“荊”彩連“臺”——第二屆荊臺青少年才藝交流暨臺灣大學生荊楚文化行活動。
文化連心,“遇見”厚道荊門
在荊楚理工學院,荊臺大學生同上一堂中華文化課。黃俊杰教授以《卓犖不群的理想人格與憂國憂民的偉大抱負》為題,解讀了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兩岸學子共同誦讀經典,促成了同文同宗的文化認同,形成了同根同源的國家和民族認同,催生了中華民族團結一心的精神力量。
第二屆荊臺青少年才藝交流表演,臺灣彰師師范學院陳昱岑帶來了川劇《變臉》,獲得滿堂喝彩,當?shù)弥再M到四川學習這門傳統(tǒng)技藝時,觀眾全都豎起大拇指。陳昱岑靦腆地說:“川劇《變臉》是優(yōu)秀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我們寶島臺灣更不能讓它缺席,我要勤學苦練傳承發(fā)揚?!?/p>
參訪荊門城市規(guī)劃展覽館,在成語故事連連看的大屏幕前,“曲高和寡”“綠林好漢”“陽春白雪”“下里巴人”“彩衣娛親”等成語,在臺灣亞洲大學學生田冠欣的指間快速連綴,她邊點擊邊簡要介紹成語蘊含的故事。田冠欣自信中透露著自豪:“這些都是與荊門息息相關的文化,也是厚道荊門的一部分?!?/p>
在同學們的驚愕中,田冠欣笑著解釋:“我媽媽是湖北鐘祥人,這些帶有荊門特征的成語,從小就融進了我的知識寶庫。我還要向各位同學介紹一下厚道荊門,荊門人文底蘊深厚,孕育了長江中游最古老的文明——屈家?guī)X文化,誕生了中華第一縣——權縣,出土了‘改寫中國古代思想史的典籍’——郭店楚簡,留下了世界文化遺產——明顯陵?!?/p>
在荊門博物館,臺灣師生驚奇地發(fā)現(xiàn),這里設立了“荊臺郭店楚簡文化研究基地”。他們還得知,荊楚理工學院在今年9月份將有一名臺灣籍博士入校任教,專門從事漢語古文字研究,這個基地是專門為他量身訂制,一座城專門為了一個人,大家發(fā)出由衷的感嘆——實實在在的厚道之城。
兩岸文化交流是心與心的碰撞,在交流交往中傳承,在互學互鑒中浸潤。“一個都不能少”是臺灣學子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扎根寶島的期盼,厚道荊門也當仁不讓,創(chuàng)造條件讓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兩岸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
文化潤心,“遇見”知音湖北
三千年前“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話,成為流淌在湖北人血脈中的文化基因,“知音”與“遇見”是唯美的組合,只有遇見,才會發(fā)現(xiàn)知音。在湖北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劉備遇見諸葛亮,李白遇見孟浩然,蘇軾遇見黃州(現(xiàn)黃岡),歐陽修遇見宜昌……在荊楚大地上的“遇見”,讓來自寶島的大學師生倍感浪漫和神奇。
“坐飛機到湖北武漢,2個小時就到了,原來臺灣到大陸并沒有多遠!”7月5日,乘坐直航班機第一次來湖北的臺灣崇右影藝科技大學應屆畢業(yè)生張喬伊感慨,“聽說鄂臺直航前,從香港中轉到達這里要20多個小時,現(xiàn)在只要2個多小時?!彪S團教師江素梅直言不諱:“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過去的‘咫尺天涯’,現(xiàn)在‘天涯咫尺’,希望有一天寶島與大陸團圓相聚,這些詞句將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nbsp;
在云遮霧繞的神農架,參訪團“遇見”炎帝神農,聆聽到5000年前他們嘗百草、種五谷、教稼穡、療民疾,開創(chuàng)華夏農耕文明的故事。畢業(yè)于臺灣中山大學、現(xiàn)就讀武漢大學醫(yī)學院研究生黃彥華說:“以前,只知道炎帝是我們華夏的始祖,現(xiàn)在近距離接觸到炎帝神農,進一步感知到同根同源的脈動,親身體會到我們是華夏的兒女、炎黃的子孫?!?nbsp;
在湖北省博物館,臺灣大學師生“遇見”精美絕倫的編鐘,清靈悠揚的韻律穿越了2000多年時光,空靈而又真實的響徹在耳畔,眾人沉醉其間,忘卻了煩悶難耐的炎熱、風塵仆仆的旅程。有人輕嘆:“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這美好我將終生銘記?!?/p>
尋美好,湖北無處不在;覓知音,湖北無處不在。知音湖北,遇見無處不在。這無處不在的,是我們鄉(xiāng)音鄉(xiāng)愁連接的濃濃血脈,是我們同祖同宗的共同心聲,是隔山隔水隔不斷的兄弟情、同胞誼。
文化浸心,“遇見”詩詞荊楚
接風宴上,一道頗具荊楚特色的菜肴——清蒸武昌魚,拉開詩詞荊楚之行。臺灣臺中科技大學大三學生唐家謙是位“常來族”,在臺灣出生,但媽媽是湖北黃岡人,常來大陸。嘗了鮮嫩的魚肉,他脫口吟出“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一番行云流水的吟誦,唐家謙發(fā)現(xiàn)盤中的武昌魚,早被瓜分殆盡,他開心地笑了。
乘車沿長江游走,三峽風光讓臺灣師生欣賞到了不一樣的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驚起陣陣感嘆,大家紛紛拿出手機、相機拍攝,有人乘興輕聲吟誦: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遠眺三峽大壩,近觀開閘泄洪,登壇子嶺、觀185米高程平臺、看三峽雙線五級船閘,臺灣師生無不驚嘆這舉世無雙、世界之最的水利工程。當聽說船閘上下落差達113米,船舶過閘要翻越40層樓房的高度,眾人跟隨導游齊誦: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登臨“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上樓望遠,興之所至,大家齊聲吟誦“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唐代詩人崔顥的千古絕唱,臺灣青少年搖頭晃腦的現(xiàn)場演繹,帶著濃重閩南口音的普通話,引得游人紛紛駐足。當有游客吟出“故人西辭黃鶴樓”,早有臺灣學生絲滑續(xù)接:“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鳖D時,一片叫好與掌聲。
荊楚之行,隨時都能聽到臺灣師生應景即興吟誦詩詞,讓人倍感欣慰:一脈相承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隔山隔水的寶島青少年,不但沒有遺忘,反而表達的淋漓盡致——中華文化,共屬我們兩岸一家。(王啟宏)
?。ê笔∨_辦供稿)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m.skhuanbao.cn